蒙格斯双碳专栏|绿色低碳资讯周报(202531期)

2025-09-27

  

蒙格斯双碳专栏|绿色低碳资讯周报(202531期)

  北京市ESG综合服务平台1.0版上线 一站式解决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急难愁盼”

  巴基斯坦承诺2035年前减排50%,寻求《巴黎协定》第六条碳市场资金支持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习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表示,在完善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方面,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修订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强化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碳核算并披露可持续信息要求。

  中国华能9月25日宣布,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营,该工程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技术和装备实现全国产化。其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迈上新台阶,有助于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9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1300多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目前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到2027年,全国碳市场将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将于明年3月8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工作有了明确、统一的计量审查规范指引。计量审查规范对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计量管理、计量人员、计量器具、计量数据等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碳排放计量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废物处置等过程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等。该计量审查规范的正式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关键举措,为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也为碳排放权市场的公平、公正交易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

  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并致辞。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各方进一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振全球发展事业。促进更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全球新能源等产业协作,携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可持续发展。李强强调,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发展的投入,加强科技合作赋能全球发展,积极推动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9月22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指引》提出,推动绿色安全发展。加快园区绿色设施建设。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探索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园区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积极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电气化改造、多能联供等措施,提升企业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鼓励企业围绕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生产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创建绿色工厂。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新型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

  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发展降低资源环境代价。要坚持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细化完善配套制度,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9月19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扩容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降低工业行业纳入门槛。2027年,完成立法程序,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8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或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探索将矿山开采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扩大非工业行业覆盖范围。综合考虑行业数据基础、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等因素,2025-2027年有序纳入数据中心、建筑(酒店、商超、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等)和交通(道路重型货运、货运港口等)等非工业行业。探索将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他非工业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新增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根据行业工艺特点、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管理能力和减排成本等因素,制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要求,增加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2025年,将造纸、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甲烷排放纳入碳市场管理。2026年,将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碳市场管理。

  记者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靖江泰富新能源—靖江特殊钢120兆瓦/24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电站日前成功并网,标志着江苏省内最大规模用户侧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将有效助力地区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结构转型。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5类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实施“一矿一策”评估及“能进能出”动态管理,近三年清退整改不力矿山3座,推动传统矿山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宁夏已累计建成绿色矿山54家(其中国家级10家、自治区级44家),并锚定2028年底“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100%小型矿山达标”目标,深化跨部门协同与政策激励,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北京市ESG综合服务平台1.0版上线 一站式解决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急难愁盼”

  9月22日,“北京市ESG综合服务平台”1.0版在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发展”平行论坛上正式发布上线,“一站式”解决北京中小企业ESG信息信息披露的“急难愁盼”。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ESG综合服务平台1.0版发布上线,将为北京建设“全国ESG发展高地和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巴基斯坦承诺2035年前减排50%,寻求《巴黎协定》第六条碳市场资金支持

  巴基斯坦本周公布一项气候计划,承诺到2035年将预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一半。该计划将依托《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国际融资和碳市场机制实现减排目标。

  9月22日,科财政部与到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团举行会谈,科财长库利巴利宣布科政府将通过“韧性与可持续基金”,将气候议题纳入公共政策,确保包容性和环境友好型增长。具体来说,科政府计划通过加快实施该基金项下的项目推动改革落地,改革措施包括:第一,将气候问题纳入公共财政和投资管理,以确保在考虑气候风险的同时更好配置资源。第二,加强气候政策的制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一致行动。第三,重点提高农业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第四,动员资源流向绿色产业,加强对公私部门的绿色融资支持。

  第80届联合国大会9月22日进入高级别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刻”活动上发表讲话,呼吁各方加大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古特雷斯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包括改革全球金融架构、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置于核心地位以及为技术变革做好准备。鉴于2024年全球军事开支是官方发展援助的13倍,古特雷斯强调,一切工作“都必须将和平置于优先地位”。贝尔伯克强调,必须为那些因气候危机失去家园或生计的人们解决他们所受损失与损害问题;在逐步摆脱化石燃料的过程中,要保护相关产业的劳动者和城镇,能源转型必须秉持公平原则;必须恢复生态系统。

  FDI Markets 数据显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迪拜已连续八个半年度蝉联全球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迪拜共吸引了643个绿地投资项目,比排名第二的城市多出478个,创下自2003年有统计以来的全球单一城市半年度新高。此外,迪拜绿地投资总额上升至全球第二,吸引投资额404亿迪拉姆(约110亿美元),同比增长62%。FDI项目总量也增至1090个,同比增加29%。

  近日,据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EIT Urban Mobility)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欧洲公共充电站总数近100万个,2024年新增超30万个。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荷兰(18万个)、德国(16万个)和法国(15.5万)。为实现欧盟到2030年拥有350万个公共充电站的目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根据汽车数量需求估算,目标值应为880万个),未来5年需要额外安装约250万个充电站。这意味着平均每年需要安装近52万个。

  澳大利亚政府周二宣布,将投入1650万澳元(约合1050万美元)用于碳农业和气候适应型农业项目。

  近日摩洛哥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一体化低碳铝产业园,总投资30亿美元。该协议由摩洛哥主权基金伊特马尔资本(Ithmar Capital)与中国多家央企在北京签署,中方合作方有中国国家电网与上海电气集团。该项目的“绿色”核心在于配套建设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太阳能电站、风电场及绿氢发电项目。在冶金工艺方面,未来工厂将采用霍尔-埃鲁特氧化铝电解法,后续阶段可能引入惰性阳极、先进铝回收等尖端技术,以进一步降低碳足迹。

  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近日发布题为《中国绿色能源对外飞跃》的报告指出,摩洛哥已成为中国绿色技术投资的全球第二大目的地,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对摩洛哥的承诺投资额已超180亿美元,涉及15个重大项目。从投资规模来看,摩洛哥位列中国绿色技术投资目的地的第二位;就项目数量而言,摩洛哥则排名第七。这些数据反映出中摩在推动可持续、具有竞争力且富有韧性的工业发展方面拥有共同愿景。

  微软宣布与AI超大规模服务商Nscale及工业投资公司Aker达成价值超60亿美元的新协议。根据协议,微软将获得挪威北部新型大型AI基础设施项目的计算能力,该设施将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驱动。